上音音乐学系2009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综述
上音音乐学系2009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综述
学届:2004届
日期: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南楼222
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00
姓名:周晏珵
学号:040601
题目:今虞琴社建国后的转型1949——1966
内容提要:今虞琴社是中国近代古琴史上最重要的琴社之一。它对于中国近代古琴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古琴的传承模式、琴乐功能、琴曲创作、学术研究四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贡献。本文旨在以今虞琴社1949-1966年的琴社活动为研究对象,探寻古琴音乐从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发展脉络,以期探寻转变的成因,并对古琴音乐的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古琴 今虞琴社 转型
指导老师:戴微
点评:
赵维平:琴社50年代转变后发生了很多传承上的变化,文中举例清楚,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例如对古琴在流行音乐、民歌上的改编的相关阐述均很有意思,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古琴这样的改编手法是不是现在已不用了,其又回归到了原来的发展之路上?
周晏珵:对。其实上述情况亦是对当时社会形式的一种反思,彼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在这种相对轻松的社会氛围是不同的。由于想和其他民乐获得同等的地位,当时的古琴紧趋其他民乐的转变方式,亦是想获得一些社会认可,也很无奈。
赵维平:那么包括一些记谱法的问题,比如一些传统的合参谱式,现在是否仍用?
周晏珵:应该说现在基本不用,但简字谱仍在沿用。
郭树荟:所有的谱例均需加调号。
姓名:胡悠笳
学号:040602
题目:隽咏、灵动、雅韵——试析张步蟾、阿炳及田克俭的三首《龙船》
内容提要:“器乐改编”一直是五十至八十年代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的主要手段。这些改编曲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层出不穷地涌现,不仅丰富了音乐生活,而且以其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欣赏兴趣和普遍关注。本文以张步蟾的原版《龙船》作为另外两个版本(阿炳及田克俭的《龙船》)比较分析的参照依据,通过对三者在乐曲结构布局、民间乐曲的引用、锣鼓段、音色、技巧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别从理性和感性的双向角度对《龙船》这首乐曲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从而挖掘三位演奏家赋予同一体裁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并将话题最终引申到探讨中国的作曲家为何在五十至八十年代偏爱“改编”这一创作手法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龙船》 张步蟾 阿炳 田克俭 民间器乐改编曲 锣鼓段 润腔
指导老师:韩锺恩
点评:
郭树荟:选题视角放到“改编”很有意思,带有普遍现象意义。提点小建议:文中述及的各个版本需在时间上交代清楚,既然已有改编意义,时间段就很重要;对于各个版本的论述可在具体比较的过程中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围绕《龙船》改编来谈,版本比较的划分依据就需再统一些,各家版本究竟是怎么改编的?比较的过程中需强调;此外,谱例都需要有调号。
戴微:对于调式和调性的分析在论述语言上可再清晰些。
郭树荟:第7页最后一行对于各家版本的调性分析,应在作者的名字旁边加上乐曲名称。
姓名:张琳君
学号:040603
题目:歌剧研究的思想史角度——《歌剧与观念》一书的方法论意义
内容提要: 我国目前的歌剧研究正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并开始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下,关于歌剧领域的著作除了大量的介绍型书籍外,还有关于歌剧的相关知识,音乐背景、以及音乐本体等的论述。而由保罗·罗宾逊(Paul Robinson)著,周彬彬翻译,杨燕迪教授校对的《歌剧与观念》则是将音乐至于思想史领域中进行人文关注的一部经典力作。此书作为一本歌剧体裁专著很有新意地在西方文明的宏观背景下将音乐与思想观念相联系,并从思想史这个角度来考察歌剧脚本、音乐等的深层意义,对歌剧思想的关注达到了其他相关著作所未有的程度。本文对《歌剧与观念》一书进行简评,阐述了此书的特点,并思考、探讨了其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歌剧、观念、思想史、保罗·罗宾逊
指导老师:杨燕迪
点评:
孙国忠:这篇论文开题时听过,当时选题比较大,今天的成文确有所精简,总体叙述也是清楚的。但鉴于你将要读研,对你要求高点,五年级写这样的书评可能浅了点。比如文章第三部分对此书6个特点的归纳中,特点1、2是研究歌剧的普遍切入点,没有探讨的特殊性;特点3“此书强调思想史和歌剧史的贯穿”应该深入详述;特点4关于“选择不同视角的阐述”应与特点3归纳在一起;特点5关于“求新”的叙述比较模棱两可,不带有特殊性;第6点“以人性的探讨作为贯穿”很有意思,可着重深入。对此,在写书评时,应把思考的细节逐步推敲、围绕有意义的切入点逐步深挖、构思。
梁晴:既然要抓住这本书的特点,那能否解释下《歌剧与观念》一书之第二章为什么说声乐套曲而不讲歌剧?
张琳君:据作者自己所说,之所以在此书中提到这两部声乐套曲是因为其有特殊性,而且这一观点是前人也有所共识的。
伍维曦:作为深度书评,需要加以深入的论证,不仅需引用原书较为重要的观点之辞,亦可旁征博引其他一些歌剧研究的论述,把相关观点加以对应、排比、佐证,这样的书评会写得更好。当然选题立意很好,但作为深度书评,内部构架与细节均需扎实些。
梁晴:叙述面太大,其实整本书是从本体到文化,应着重择取切入点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