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5日志: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音乐学系本科一至四年级主课汇报感言
2010.1.15日志: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音乐学系本科一至四年级主课汇报之后的感言
今天是这个学期最后一天,昨天刚刚结束本科一至四年级主课音乐学写作的汇报,疲惫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欣慰。其理由主要是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之后,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成效,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论文质量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几乎所有老师都对这样一种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孙国忠教授跟我说,你作为系主任应该高兴。是的,何止是高兴,完全是一种由衷的满足和自信。
上学期末,我提出了一个方案:
以年级为单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每个月份四次课程,有两次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有一次由教师对该年级所有同学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有一定专业指向性的选题、取材、结构、规范等问题,剩下一次由所有承担该年级写作指导的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及时解决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近四个月的几个回合,一个直接的成效是,同学们的写作进程基本上进入到了按部就班的有序状态当中,以往那种前松后紧甚至于一个星期写出文章的无序状态基本上得到了改变。截止最后提交论文的规定时间,全部学生一个不差地把论文提交上来,这种齐全情况在我2004年主持系务以来可以说是空前的。
文章的内容和老师的点评以及四个年级的负责老师王丹丹、郭树荟、戴微、梁晴的小结,都有专题综述传送上网,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还有,为了加强与提高学生在学术实践之外的艺术实践能力,我又要求从这个学期开始,让他们对有关实践类的结业课程向所有老师进行汇报。过去的一个传统做法仅仅是一年级学生汇报民歌,而这次扩大到几乎所有实践类课程,我提出的方案是:
一年级第一学期:民歌,第二学期:民族器乐,
二年级第一学期:戏曲、视唱练耳,第二学期:说唱、钢琴,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琴。
这次除了按时汇报的一年级民歌和二年级戏曲、视唱练耳之外,四年级个别同学还向大家展演了昆曲片段。值得关注的是,同学们对这些实践类的汇报充满兴趣并付之以饱满的热情。而所有的汇报和展演,同样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称赞。
每天最后的总结,我都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可参见网上综述。这里,值得重申的有这样几点:
一、如何掌握分寸,这个问题一般要求是说话要有根有据,更高的要求是说话要得体,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区别专业与业余的标志,因为失去分寸的说道往往是业余的。
二、如何有效运用材料,这个问题一般要求是依据知识、依靠常识,但随着学术问题的不断深入,更要求能够处理一些尚有研究空间的学术材料,并且把它置放在学科范畴当中进行观照,就此而言,福柯提出知识考古对学术研究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三、如何实现学术附加值,这个问题随着学习与研究的收入会越来越突出,简单而言,就是要把本来不甚清楚或者大家不太明白的问题说清楚,毫无疑问,据理力争应该说是实现附加值的最佳途径,也是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功能。
四、如何成就学者风范,这个问题相关音乐学写作的人格,尤其对学生而言,不仅要经得起批评,而且也要经得起表扬。进一步说,对那些不用担心放不开的学生,更要注意如何收拢,如此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进出自如。
2010.1.15
写在沪西新梅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