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后结构与当代文化符号实践的转向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第九讲
《结构-后结构与当代文化符号实践的转向》实录
主讲人:胡继华(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 文化所 教授,从事比较文学与西方美学研究)
时间: 2010年5月21日
记录人:关莹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西方音乐史方向)
记录者按:为保证讲座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本记录基本原样照录主讲嘉宾及其他发言者的口头语言表述。
开场白:
何宽钊 老师:
今天使我们这次系列学术旅行的第九站,我们邀请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 胡继华 教授担任我们的学术讲演嘉宾。今天讲演的主题是关于结构主义的内容。关于结构主义,其实来自于对存在主义的批判与反拨,但这种批判又遭到了存在主义的激烈反抗。1966年,福柯出版了他那本著名的《词与物》之后,三四个月就售出三万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于是召开记者会,说“这种新思潮要创立的新观念,是一堆最后的垃圾,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残余秽物,是小资产阶级用于反对马克思的东西”。有意思的是,他的这种口吻和用词,正是当年法国共产党抨击萨特时所用的。所以任何一种有价值的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而它自身也会面临一些局限性,存在主义是这样,结构主义也是如此,但它们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忽视,不管怎样,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他们的理论主旨到底何在。下面掌声有请 胡继华 教授!
结构主义讲座:
胡继华 教授:
我能来中央音乐学院做这个讲座,感谢何老师给我这次机会,也感谢今天来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今天是农历的小满节, 何 老师我今天来音乐学院过节了。人为什么要过节?人之所以要过节是因为天文学上那个天体的运行是有秩序的,这个秩序是从哪来的?——结构。之所以过节,因为天体、人体都有结构的需要。结构概念就出来了,就像 何 老师刚才说的,结构的兴起,是对存在的一种反拨。存在主义说人根本要有激情,那么结构主义说这个激情是一堆“无用的垃圾”;存在主义说人应该具有改造世界的意愿,而结构主义说人是结构的产物,一无所取,一无所有。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登堂入室,结构主义就和存在主义吵的不可开交。双方的背后都有着意识形态的作用力量,结构主义对存在主义的做法进行理论上的反驳,它能代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意识符号的世界转向。从人转向结构,从激情转向理性,从动力(运动的力量)转向结构,这个转向非常有意思。在学术界,管它叫语言学的转向,所谓语言学的转向,在美国有实用主义强调符号,在法国有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智,在德国有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精神,在俄国有俄罗斯黑暗时代的古典主义强调权力与反权力的斗争,这五种思潮或七种思潮同时具有关于语言关于形式。结构代表20世纪人文学科的那种朝着语言朝着形式朝着理性的转变。
我们讲了半天,大家有没有感到有点晕乎乎的,我下面举个例子,说明结构为什么重要?大家都知道,美国纽约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拜恩斯坦,他在1979年在哈佛大学,即他的母校做了一个系列讲座,在讲座的开篇,他像玩音乐游戏一样的让听众随便找三个音,只要你找的三个音一开始在钢琴的键盘上去敲,哪怕你乱敲,敲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就自动形成旋律。什么意思呢?声音通过作曲家的结构化,就变成了非常美妙的音乐了。因此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和谐的联系——就是音乐,不和谐的联系就是噪音。拜恩斯坦用了非常学术化的表述叫“音乐隐喻学”。音与音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音乐本身的一个意思,构建了美妙和谐的结构,用音乐与宇宙天体、人体结合,我就听着高兴、愉快,所以说音乐是美妙的结构,这是一个音乐例子。第二个例子,钢琴家米开朗杰利演奏肖邦的作品,只有像肖邦那样的作曲家才会享受掌声和荣耀,音乐家是美妙音乐美妙旋律的结构者,演奏家也是演绎者(或者说阐释者),米开朗杰利弹钢琴从来没有激情迸发的感觉,他的激情哪去了?我们可以说米开朗杰利不是机械地练琴,他是有激情的,他的激情被结构化了,结构到美妙的音乐中去了。我一共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指挥家一个是演奏家来表明结构对音乐来说是灵魂。这个灵魂是靠结构化的运作来体现的。也许,所有东西都能解构,但惟有音乐是不能被解构的。音乐的结构是不能解构的,而这不能解构的东西恰恰就是一切解构的条件。这是德里达说的话,我们可以顺势补充说,解构了音乐结构它就不叫音乐了。
我再举个例子,结构为什么重要呢?结构说到底是人对它的理性的利用符号进行编码的过程,一些编码的产物。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丹•布朗,他的《达芬奇的密码》一开头就写了结构化的编码行为,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中弹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做了什么事呢?他把衣服脱光,摆成一个六角形的符号,在旁边写下神秘的文字。那么我的理解是它有无穷无尽的秘密,要通过这个图形和神秘文字向他的后代人来传递某种信息。这就是编码这就是结构。通过编码与结构把内在信息传递出去,所以结构对于传递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你随便弹一个曲子,随便找几个音符,就会传递悲哀、快乐、忧伤和喜悦的信息,所以我举这么多例子,是想和大家脸对脸的交流我所讲的结构。
)活动,人类历史应当被看作是一套碑铭(graffiti)整体。”列维斯特劳斯说:“人类的活动就是音乐总谱。”人类活动就是结构化活动,人类活动的历史就是结构化的产物。古希腊将Cosmos意味着秩序,“世道人心”就是宇宙\人生\心灵的秩序。任何事物都是有秩序的,没了秩序就是乱七八糟。不管怎么说,人也要追求秩序,追求美好的愿望,所以结构化是人心宇宙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咱们现在不是提倡和谐文化吗?和谐文化是个结构主义的命题。秩序是人心的神话——物有其纹,心有其序。人心乱七八糟那叫疯狂,天体乱七八糟那叫灾难,社会乱七八糟那就堕落。什么叫结构?就是人类活动即活动成果都叫结构,结构是人心的一个神话。我们可以简单的说一下,虽然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才成为主流,随着俄国形式主义即形式、语言、结构、词语的美好秩序化,把词语进行秩序化就变成很好的诗歌。“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把这句话变成美好的词语,这个在俄罗斯形式那里就把词语的概念提的非常高了。莫斯科第一站叫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整套设计、技巧、陌生化、显示化艺术程序的总和,或者将文学看作是一套有规则的编码系统,进而对它们进行系统和功能分析。第二站叫布拉格,在捷克,雅可布森和穆卡洛夫斯基的诗学研究,将诗歌语言看作是一套预定价值的信息系统,艺术作品即记号、结构和价值。雅克布森提出了“换喻”和“隐喻”,什么叫换喻呢?我从地铁站走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这就叫换,由地铁站换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隐喻呢?音乐学院了不起啊,那是历史丰碑,音乐学院与丰碑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要是联系就是隐喻。第一个姑娘你太漂亮了,你是一朵花,把“是”拿掉,姑娘一朵花,叫隐喻。回到刚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愁,青鸟——思念,语言学上讲的两个重要的东西即换喻或转喻、换喻或隐喻。指挥家拜恩斯坦用雅克布森的隐喻或转喻这两个概念来引道他在哈佛大学的听众,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布拉格最后发展到巴黎——人文主义。这个概念就是俄罗斯一个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宣称:“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旗帜的颜色或音乐,例如国歌,音乐不反映我们的五星红旗的颜色,艺术游离于政治,艺术游离于生活。俄罗斯、布拉格雅克布森和穆卡洛夫斯基把诗歌语言作是预定价值的信息系统,艺术作品是记号、结构或价值。我刚才举例子是拜恩斯坦用换喻和隐喻这两个概念来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是相当具有价值的话题,如果有老师、同学愿意和我有这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单独交流。我们又要讲到巴黎了,刚才 何 老师已经给我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何 老师说了:“巴黎结构主义是对存在主义的一种反拨。”巴黎人发现了人文主义之外的另一种激情,即结构的激情。与孤独、悲伤的存在主义告别,而通过解读语言结构寻找永恒的秩序,终极的神话。我可以打个比方说:存在主义者是荒野上的呼唤,而结构主义者是大都市里的乐章,存在主义者很孤独,在荒野上不断的把自己血淋淋的心呈现出来——你理解我啊,我孤独啊,我悲伤啊,结构主义则不这样,它盯着现在大都市里面人们的生活状况,要寻找这个大都市生活状况背后的永恒秩序和永久的神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古人的诗,存在主义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结构主义则不同,结构主义相反——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的心里秩序与我的心里秩序慢慢的靠拢,最后寻找一个最终的秩序,这个秩序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普遍人类的永久神话。莫斯科——形式主义、布拉格——诗学和语言学、巴黎——另外的激情,寻找自由的激情,寻找终极神话的激情。
我讲好长时间,我慢慢的跟你讲抽象,什么叫“结构”?源于拉丁文structura,指统一物各部分、要素或者单元之间的关系或者本质联系的总体。我要举个例子,do,re,mi,fa,sol,la,si,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的几个音能够变成美好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因为在音乐里音与音之间的联系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在我这里,乱七八糟的联系没有秩序感,没有结构化,在音乐家那里被结构化了。第二个例子,德国一个作家,黑塞写的《玻璃球游戏》,什么叫“玻璃球游戏”呢?咱们音乐学院就有玻璃球游戏的空间。你任意找三个乐句,在钢琴上低音键高音键八度音不断的变化,会变化出无穷的音乐,三个主题随便弹,弹到最后它的组合是无穷的,无穷无尽的,这个就叫做玻璃球游戏,玻璃球这个圆圆的东西,里面空间无限,但是边界却是非常美好的,也就是音或声音被结构化,结构化后指向圆满指向无限。第二个例子,音乐具有玻璃球游戏,玻璃球游戏在现代具有另外的含义,找三首经典古诗或三种经典语言也可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第三个例子最好懂,比任何例子浅薄,下象棋或围棋,都是一样的棋子,由于棋子之间的联系不一样,你的布局就不一样,这就叫结构的功能。这就是第一点——结构优先。第二,结构主义的结构是系统意义的内容,概念我们没有必要多强调,结构主义,首先意味着结构优先,是指系统的结构,即一套能发生作用的整体。结构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个交流的问题。我正在讲课,要通过我的语言、手势和内部表情向大家传递某种东西,这个传递呢,即我是发送者,首先我有情感功能,我讲演我带有个人的情感,情感要通过语境传递,咱们今天这个语境是音乐学院的语境,在伟大的作曲家肖邦、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在这个语境下,我呢交流,我们之间有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接收,这就是传达领域。接收者的教学功能,刚刚我还 和何 老师谈,音乐教学、音乐美学和绘画教学,这些教学是什么功能呢?以美立人,用美的东西来塑造人的美好情操,美好的情感,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哲学家康德,他说:“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是让我感到无限的敬畏,是哪两样东西呢?一个是我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所以中国人把它非常简单的翻译成两句话“在上位者灿烂的星空,道德法律在我心中”,那么这两个是什么?道德是秩序,灿烂星空也是秩序,都是结构的东西,你说康德敬畏的都是结构,咱们没有理由不敬畏结构的。我的理论越讲少越好,理论都是非常让人讨厌的。理论是可以操作拿来用的,结构优先,秩序至上。任何作品取决与系统关系,我跟你们好讲,跟我的学生不好讲,我要和我学生讲这个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在举止决定于系统关系,跟他们讲,他们听不懂,跟你们讲就能听懂。要是追问音乐的意义那是非常难的,比如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到底有什么意义?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到底有没有意义?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意义很难,那么这个意义很简单,它的音、旋律、主题、和声之间的互相关系,如果关系弄清楚了,你就理解了它的意义,这个意义说不出来,你要是硬说这个乐音什么意义啊?我说不出来,我就听《致爱丽丝》它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抽象的。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奔跑,一对恋人在互相追赶,这个很古怪也很有趣,一个小提琴,一个钢琴,像两个人在花园里追跑,跑了半天互相拥抱,互诉衷肠,给人感觉春天奏鸣曲在贝多芬恋爱时写的歌,非常好听。音乐作品的内在举止取决于系统关系,音、旋律、和声。第二点穿越符号,烛照幽微,认为解读文学就是要把握符号的深层结构。拆解二元对立,追溯到人类精神的内在矛盾。把音乐的对位法则实践起来,或喜悦,或悲哀,或空旷,或者空灵,或者充实,或者豪放,或者沉郁,这就是对位结构,音乐往往是人内心的,乐音结构的外在化,这两级就是二元对立,这二元对立不要去了解,爱与恨,欢乐与悲哀,或者云淡风轻,或者壮怀激烈,都有对位的关系,音乐里面都能感觉到那种关系,把二元对立追溯到人类精神的内在矛盾,矛盾不能化解,没有和解那回事,人的内心结构是不能化解的,最后以语言学为分析的基本模型,建构和解构语言的乌托邦。音乐语言不能解构,音乐语言要是解构就不叫音乐,斯特拉文斯基那里自勋伯格之后就把传统音乐颠覆的一塌糊涂,把人类的极端矛盾,极端痛苦,和解内心的愿望,也许我的欣赏水平不高,我听不进去,我一直在怀疑音乐能不能解构,音乐不能解构,甚至音乐具有普遍的语言,也许我说的话你听不大懂,但是我唱首歌,你就听的懂,也许我讲汉语,德国人听不懂,我给他用小提琴拉个小夜曲,他就听懂了,也许外星人听不懂地球人的话,放一个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外星人也听的懂。那么伟大的思想家康德、黑格尔、列维斯特劳斯,他们都在追求结构,但都没有到音乐中去追求,所以,他们都不成功。我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我非常喜欢音乐,在中学我自己上山砍毛竹,看下竹子做成笛子,然后自己吹。我喜欢拉二胡,我最喜欢的曲子是刘天华的《病中吟》,我曾经写过音乐美学方面的书和文章,专门鼓吹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对传统音乐颠覆,到了不惑之年我又回归传统,我又开始喜欢传统,我认为十二音体系(记录者注:这里的十二音并非指20世纪的十二音体系,而是指传统的建立在12个半音上的调性体系)不能废除,主调音乐不能废除,因为无主调走不了太远,也许这一段时间可能应付了社会心里,但漫长的时间看,它是很有局限性的,那么下面讲论证,从理论上归结为这几点:结构优先,秩序至上,二元对立,一定要二元对立,这个很重要。
我现在以文学为例,我就讲点文学的那个例子。如果你要音乐创作,你可以根据故事把它写成一个音乐,有一个古希腊神话叫俄狄浦斯神话:有个神话人物叫卡达摩斯,他在寻找被宙斯拐骗的妹妹欧罗巴,古希腊的神总是想勾引人间漂亮的少女,这个卡达摩斯的妹妹就被宙斯勾引了,那么故事就往下发展,途中卡达摩斯杀死一条毒龙,能够杀龙就很了不起,杀龙后,毒龙长出了牙齿,有牙齿长出了斯巴托人骨肉相残,那么下一栏拉布达考斯是一个跛子,莱奥斯(俄狄浦斯之父)是个左撇子,俄狄浦斯杀死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俄狄浦斯杀死了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俄狄浦斯的脚肿了,俄狄浦斯与他母亲结婚了。
卡达摩斯寻找他的妹妹:被宙斯骗走的欧罗巴
俄狄浦斯与他的母亲约卡斯结婚
安蒂戈涅埋葬了他的兄长波吕涅克斯而置禁令于不顾 |
斯巴托人互相残杀
俄狄浦斯杀死了他的父亲莱奥斯
厄特克勒斯杀死他的兄弟波吕涅克斯 |
卡达摩斯杀死了这条巨龙
俄狄浦斯杀死了斯芬克斯 (狮身人面兽) |
拉布达考斯(莱奥斯之父)=瘸子(?) 莱奥斯(俄狄浦斯之父)=左撇子(?)
俄狄浦斯=肿痛的脚(?) |
列维-斯特劳斯把这个故事分为四个栏目,即四个基本元素,把四个基本元素分两行两行的读,两行两行的理解,你看,他在寻找妹妹,往下隔几行是与他母亲结婚,妹妹、母亲这一栏列维斯特劳斯指出神话表现一种倾向,即特别的推动血缘,非常的看重血缘关系,寻找妹妹是血缘,和母亲结婚也是血缘,神话表现出人类重血缘的倾向,好,然后换一栏,斯巴达人骨肉相残,俄狄浦斯杀父,厄特克勒杀死他的兄弟,这一栏骨肉相残、杀父杀兄,这是什么?贬低血缘关系。第一栏重血缘,第二栏贬血缘,一贬一重,人类心里的矛盾,你对你父母你的血缘关系,有依恋它们的倾向,又有想背叛它们的倾向,就像人依赖大地,又想脱离大地的矛盾。过高或者过低的低估血缘关系,肯定或否定亲属关系,肯定或否定人对大地的依存,矛盾,这就是人心的矛盾,因为矛盾是人最终的心里结构。每一个男孩都有害死他父亲娶她母亲的愿望,他依恋一方,他憎恨一方,就是说人都有贬低血缘,货看重血缘的倾向,人在两种情感之间难以把持。那么神话就赋予宇宙以自信,来化解人性的那种焦虑。刚才我说了人又看重血缘关系又贬低血缘关系,由于这两个倾向,人类的这种秩序能交往无限,我有东西和你交换,交换多了就产生来往,最终是交换女人,交换女人不是贬低女人,是婚姻关系的萌芽,这种交换同人类社会秩序化的基础。刚才我对俄狄浦斯神话的解读,通过过高过低的估计血缘关系,肯定或否定亲戚关系,肯定或否定人于大地,依恋大地的跛子、左撇子脱离不了大地,另外杀死石头做成神杀死,转成对大地的依恋,都有这个因素在里面,神话赋予人自信,缓解人性的焦虑。然后呢,我喜欢讲故事,有美人的地方就有坏蛋,坏蛋总是想欺负美人,有坏蛋的地方就有英雄,英雄打死坏蛋,就是伟人。英雄要有帮手。有坏蛋、美人、英雄、帮手这四个因素,只要有这四个因素我就可以讲故事,这四个因素不仅让我无限的讲故事,还可以同一故事不同的版本,这就是讲故事的秩序,英雄救美万死不辞,英雄打败坏蛋,最好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以有无限个版本。举个例子《西游记》,《西游记》我简单的讲,西游记的每个关节每个故事都是秩序化的。孙悟空护送唐僧西行,遇到黑熊精,仰赖观音菩萨帮助,降服黑熊精,继续西行。孙悟空等护送唐僧继续西行,遇到黄风怪物,仰赖灵吉菩萨帮助,擒获黄风怪物,继续西行。孙悟空等护送唐僧继续西行,遭遇镇元大仙,再次仰赖观音菩萨帮助,救活大仙的人参果树,继续西行。猪八戒等护送唐僧继续西行,遇到黄袍怪物,猪八戒不敌对手,奔赴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战胜黄袍怪物,然后继续西行。比方孙悟空是英雄,唐僧是美人,其实唐僧张的也像美人,美人总是被妖怪欺负,孙悟空是英雄,英雄要有帮手,这个帮手就是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就是一个秩序化,这是一个例子,大家都懂。不妨把《西游记》解读为“结构化的存在冒险过程”。唐僧是人类灵魂的象征,孙悟空是人类思想的象征,思想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个筋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唐僧的灵魂代表信仰,孙悟空的思想代表冒险,猪八戒是人类欲望的象征,沙和尚是人类邪恶力量的象征,白龙马是人类气质和风度的象征,这是另外一个秩序化,另外一个秩序化的解读。《西游记》也可以横着读或竖着读,横着读是自由与非自由,自由与非自由是有矛盾的。第二个呢是正统与异端的悖论;矛盾的解决是自由的丧失,是这么一个对应的关系。那么还有很多很多例子,我这里不一一解读,以这个图示来把《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甄宝玉在情感和反情感、理伐和反理法之间他那种矛盾的关系。
那么我这个结构化的话题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人类心灵这个秩序是互相矛盾的,有自由与非自由,正统与异端,依恋大地或超越大地,依恋血缘或否定血缘。下面呢,讲五种符码:这个话题非常深入,是罗兰巴特的一个观点。音乐家在上面演奏,演奏的一首音乐,年轻的雕塑家的所有感官都被约梅利无比协调的和弦润滑了一遍。这些意大利歌唱家的嗓音,巧妙地汇融起来,新颖别致,柔和极了。萨拉辛沉湎于美妙的梦境中。他默不作声,呆若木鸡,甚至感觉不到夹在两位修士中间拥挤。他的灵魂化为耳朵和眼睛,恍若每个毛孔都在倾听。突然,掌声迸爆而出,房子摇晃,女主角出场。 这段小说描写,罗兰巴特把它分为五种符码,第一叫阐释符码,什么叫阐释符码呢?女歌星虽未登场,但美的氛围正在弥漫,这个氛围就是阐释符码,第二叫意素符码,“女主角出场”,惊天动地,众人喝彩,一代明星闪亮登场。这里“女主角”就是一个闪烁着含蓄意义的符码。第三是象征符码,。“梦境”是一个象征领域,蕴涵着集体和个人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涵义的、可以辨认的意象模型。叙事文本中,与此相类的符码就是“象征符码”。第四就是行动符码,掌声雷动,这就是行动符码,在行动符码背后还有文化符码,意大利歌剧就是文化符码。用五个符码来分析诗歌,叫“五码分诗”(啊,不是那种残忍的酷刑“五马分尸”,我这里意思是说用五种符码分解诗歌——即文学作品)。这就已经从结构转到解构了,用五个符码把文学作品“ 五码 份诗”,进行分散、分析。罗兰·巴特说:“众声音(符码)的汇聚成为写作,成为一个立体空间,其中,五种符码、五种声音相互交织。”由五种符码编织的文本,就是一张巨大无边的文本之网,其中纹理班驳陆离,意义明灭无定,整个序列的惟一逻辑是“已经做过”(déjà-fait)和“已经读过”(déjà--lu)的踪迹而已。既无限分离,到这里结构主义已走向它的反面,一个纯净的语言学乌托邦,大厦无声的坍塌。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谈“乌托邦的结构——解构”呢?可以用四句话来予以总结:1.秩序感。追求秩序感是人类心灵的隐秘渴望,哪个人不需要秩序?2.纯净性。人类只要有纯净性的倾向,结构才是纯净的,有结构的地方才会和谐,没有结构的地方一切都混乱。3.命运感。我必须是别人的儿子,我必须是别人的学生,然后我必须是别人的丈夫,然后我必须是别人的妻子,然后我必须是 别人的 老师,然后我必须是什么必须是什么……我没法选择,秩序代表着命运。或者说,我们在秩序之中,就无法摆脱命运。4.境界。自由自在,水流花开的境界,这个话题我想继续留给 何 老师以及下面给你们讲的解构讲座。下面哪位老师或同学有提问的?
-
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