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歌唱展演活动纪实
时间:2011年5月19日15:3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小音乐厅
表演者:云南省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进修班学员
场记:江山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歌唱展演活动于2011年5月19日下午3点30分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小音乐厅举行,本次歌唱展演活动由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发起,目的在于对高校师生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让我院师生亲身感受原生态民歌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音乐学系韩锺恩、赵维平、黄白、萧梅、郭树荟、刘红、张玄等专家老师与音乐学系及其他系的同学们莅临现场观摩学习。
参加展演活动的歌手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进修班学员,包括有纳西族、傣族、景颇族、苗族、彝族、藏族、壮族等七个少数民族,歌手们都是当地文艺团体的骨干,被挑选推荐进入进修班学习深造。他们不光歌唱的好,很多人还擅长音乐制作、舞蹈编导、录音作曲,可谓多才多艺。
活动由萧梅教授主持,在简短的开场之后,进修班的班长首先对班级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开始第一轮的展演活动。
来自景颇族的歌手首先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景颇族的古老民歌,深情悠扬、纯净质朴。
来自云南傣剧团的三位美丽的傣族姑娘,为大家演唱了两首傣族山歌,一首是表现姑娘唱给情哥哥的思念歌曲,另一首描绘的是傣族泼水节时欢快的场景。三位歌手身着不同颜色的傣族服装,婀娜的舞姿尽显傣族风情。
纳西族的一对男女歌手展示了他们民族的民歌联唱,由三首民歌组成,第一首是以前纳西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对唱的“时授”,第二首在纳西语中叫“哦热热”,第三首是栽秧调。歌曲以民间多段体的形式变换歌词,女歌手高亢嘹亮的“哇哈哈哈”的颤音独具特色,也体现了纳西人奔放的民族性格。
接下来表演的是这个进修班中年龄最小的歌手,只有18岁,这位来自云南文山富宁的壮族帅小伙为大家演唱了酒歌,别看他年龄小,一旦唱起家乡的歌来底气十足,毫不逊色与他的师哥师姐们。
来自香格里拉的藏族女歌手高亢嘹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西藏那片纯净的圣土。
壮族姑娘为大家展示的是来自“坡芽歌书”的一首壮族情歌,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它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承载着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是壮族最优美的篇章。
同学们不光喜欢她的歌声,对她的穿着打扮也很感兴趣,纷纷询问她的帽子上为什么有两个角一样的造型,壮族姑娘为我们解释说,因为壮族是种稻子的民族,因此崇敬为他们拉犁耕种的牛,帽子做成牛角状表达最牛的尊敬与感激。
接下来,苗族小伙子为我们带来了大开眼界的芦笙表演,由一开始边走边吹奏缓慢的旋律,到之后逐渐开始舞蹈,高潮处甚至加入好似武术和街舞之类的高难度动作,同时还要不间断的吹奏芦笙,少数民族的这些绝活真是需要深厚功力的。
最后一位进行展示的是来自云南楚雄县的彝族歌手,她带来的是极具震撼力的苏尼(彝族的巫师)鼓舞,包括四个内容,一是招魂,二是驱鬼,三是与鬼交流并劝他们回去,四是请求祖先保佑。这一段鼓舞是经过这位歌手自己节选组合而成,其中还吸收了毕摩的一些因素,表演时双眼紧闭,伴随着激烈的鼓点和疯狂的旋转,仿佛真的进了巫的迷幻世界。
在第一轮的展示结束之后,大家还与少数民族歌手们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学习到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化与风俗,并且迫不及待的让歌手们开始了第二轮展演。在第二轮展演中,歌手们又表演了与刚才不同体裁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纳西族小伙子还展示了在我国只有纳西族才有的吹管乐器“波伯”(类似筚篥)。
展演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不仅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进修班的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上音的学生们近距离的了解了原生态歌舞,在短时间内欣赏到这么多少数民族音乐的机会可是难得,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