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音乐研究所与作曲系共同主办的“音乐纵横三人谈”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在主楼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著名学者、古琴家、武汉音乐学院的丁承运教授与瞿小松谢嘉幸两位教授一道,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古琴音乐世界。

    丁承运,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伯牙琴会会长。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师从古琴大师顾梅羹与张子谦先生,治琴学凡五十年,其琴风苍古遒逸、儒雅蕴藉、气象高远、一派灵机,运指如行云流水,于中正和平寓雄浑磅礴之气,渗透着中国文化内蕴精深、道法自然的精神,为厚积古琴文化本色的当代卓越琴家。曾发表论文《中国造琴传统抉薇》、《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朱载堉琴律研究》、《梅花三弄考源》、《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汉代琴制革故鼎新考》等,曾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泉》、《卿云歌》、《流觞》等。

    讲座中,丁承运教授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古琴音乐及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他谈到:“在上古时期,有尧弹琴,神降之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弹五弦琴(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上天沟通。尧、舜都是通过琴与上天说话、沟通,以号令天下。古琴是先王沟通天地的法器,沟通神人的王者之琴。”讲座中我们得知,古琴最初没有音孔,在汉代才出现音孔和完整的音箱,后来转变为君子以琴修身养性,调理身与心。“琴者,禁也。”声音适中,观众小众,功能非艺术,而是教化。在周朝,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白雪》等。汉代,有两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古琴的音乐艺术性提高,琴制定型。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人开始将古琴融入生活,作为精神生活乃至生命的寄托,将“左琴右书”用于提升人格、寓教于乐之生活必备。著名的竹林七贤中以嵇康、阮籍更为知名。著名的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等,琴论有嵇康的《琴赋》等。在隋朝,隋炀帝考天下,九首古琴曲为必考曲目。而到明清时期,古琴没有衰落,出现了著名琴曲《水仙操》等,琴论有《溪山琴况》等。丁教授还谈到:“琴有泛音、散音、按音,分别代表天籁、地籁、人籁。古琴音乐让人心气平和、养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老一辈琴家、音乐家对古琴进行资料的收集,做了重要的工作。解放后,相关部门曾进行了大规模的采访,走访了80多位琴家,录制了1000多小时的资料,进行一系列的收集与出版工作,并组织编写了一系列工具书,为进一步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1978年,第一张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的十弦琴,后来又有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还有湖北枣阳出土的两张琴等。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带有了新时代的特色。

    在讲座中间,丁承运教授还应广大师生的邀请弹奏了《神殇》、《白雪》与《流觞》三首古琴曲,并在演奏前为在场师生进行了生动、简短的讲解。最后,丁承运教授认真解答了学生们关于古琴演奏中的“气”与“韵”、儒家思想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古琴演奏中如何把握音乐形象、现代古琴曲的发展、演奏中如何把握心律等提问,同时与谢嘉幸教授、瞿小松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讲座结束时,在座师生意犹未尽,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丁承运教授生动的演讲和精彩的演奏。

    分享到:


  • 文章录入:娜初责任编辑: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