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陈宏宽教授专场


    时间:2006103日星期二下午14:30~17:45
    地点:电教大楼二楼录音大厅
    文本纪录:吕莉娅
    乐谱纪录:黄秋宁、谢莉
    照片拍摄:谢莉、吕莉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提示:敬请读者参照乐谱阅读





    1. 巴赫平均律上册第四首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One, No.4, in #c minor, J.S. Bach
    学生:何
     
         教授首先针对如何演奏Bach的风格的问题发表了观点:“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对待Bach的音乐。因为时代不一样,那时的实际演奏音符没有现在那么长,我们也很难想象大键琴的性格。Bach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作曲家,大约15年前我在波士顿,半夜看了一部法国的影片,讲到一个音乐家如何对音乐近乎完美的追求。它触动了我,让我思考音乐的表情。虽然何粤同学大致的将音乐的严肃特性表达出来了,但还需要超越。”教授重新演奏了一遍前奏曲,音乐的内容更为丰富、饱满。教授认为在Bach时代的乐器中只有弦乐、声乐比较完美,风琴在当时还很小,因此他认为我们应该从音乐的来源去研究如何弹奏,就像问Bach他写作时脑中的音乐是怎样的。在当时,由于乐器的客观条件所限,演绎出来的音乐一定无法表达作曲家的原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现在的钢琴条件超越Bach那个时代的乐器条件来演绎呢。
         
    前奏曲:要注意自己的速度,在速度中每个音都很重要,这首前奏曲有一种在黑暗中独自演奏的空间。要去排列主动机中的每个音,做一个三维空间,有远有近、有进有出。可以想象声音在大教堂中的回音,想象那种宏伟的混音效果。尽可能将旋律的音与音之间的走向勾勒得更柔和相对的流动,另外,对于音阶教授的看法是:大调和小调的音阶在属音前的混音并不刺耳,不一定要追求绝对的颗粒度,可以去追求能够接受的“混浊”。第1小节的头一个音像用长弓拉大干巴的感觉,另外要照顾到细微的内容, 5 ~7小节各小节的第一个倚音的要小心地勾勒,然后向高音呈弧线弯上,在那个高音上有一种意念的停留,然后减速下行。此效果很难达到,德国勘么林建议可以在练习时每个小节连接处停一下,以便集中地思考所弹的那一小节。这首前奏曲是由很多次的类似的感受在演奏过程中相加、累积而成的,这种类似的音乐感受可以在长度与宽度上稍加自由,但要保持整体风格的完整。
        
    赋格 a5:音乐一开始的总体线条要向前进,不要有往后退的感觉。第1小节的长音以后的音要紧连上,音量上也要比前面的音弱一些。14小节开始穿插出现的女中音声部的线条要突出。36~40小节女高音声部的音乐形象类似管风琴上的笛子在吹奏,并非普通的连奏或断奏,应该想象管风琴换气拴的感觉。

    2. 巴赫平均律第二册第十四首 BWV 883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Two, No.14, BWV.883, J.S. Bach
    学生:谢培文

         前奏曲:有很多拱形的旋律线在交替,一拨一拨的更换,弹奏时要想象提琴的弓法。第35小节犹如一声接一声的感叹,用弦乐换弓的方法处理每个连续的16分音符的乐句,在短小动机中寻找上升、下降的目标音。
        
    赋格 a3:性格要与前奏曲迂回、抒情的感觉对比起来,有很多复杂的声部,首先找出每一个声部的主要动机音型,并理解他们各自所表达的性格,巴洛克风格中有很多特定的角色,仔细寻找各个音型所扮演的角色,将其整合。不光要突出主题,其中每个不同的角色都要给予突出和烘托。第6小节的装饰音要去歌唱,不要一笔代过。第7小节开始主题重现,是开朗的吉他一般的效果,第7小节的第二拍的节奏要拉住。在乐句连接处不要有停留和等待,这样才可以表达矛盾之所在。13小节手要放松,14小节的滑音应该直截了当。15小节手臂不要有死点,不能有切分的感觉,而应很紧凑。

    3. 李斯特十四行诗
    Sonetto 104 del Ptrarca del Ptrarca From Annees de Pelerinage Volume Two
    Liszt
    学生: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首诗的特色在于充满了矛盾,有时觉得和平安定,又觉得战乱无助;有时觉得进了天堂,又觉得身在世间……因此,音乐一开始也就充满了矛盾,第个一乐句一共有三个成分,因为音区跨度很大,尽可能用手去够,不要滑音,否则就会损失某个成分,不同成分的转换处要明显。4小节不要刻意渐慢,直至第5小节的右手最高音速度才真正回落。即使是渐慢部分也要使终保持拍子的格律。21小节的旋律要亮出来,左手的和弦分解不是绝对平均,而是自然的随音程的上升、下降的变化而变化,音值上只是很细微的差别,勾勒出梦幻的虚无感,加上右手较为具体的旋律线条,完全不同的音乐性格结合出无比美妙的感觉。23小节旋律线升至最高的亮点,左手可以处理得较轻。25小节三个同音升g2要比21小节饱和些,大胆地表现变化。27小节第五个和弦可以试着用左右手分担弹奏。29小节虽然谱面上有高、低音谱号的变化,但不要用两只手去弹奏,因为很难合作自如,用一只手表现为好。31~ 35小节不要太多断句,要连续、奔放地去完成整个乐句。38小节左手句子要rubato,注意46小节一进来就是快速,注意stringendovibrato48小节的音程旋律要连贯开朗。49小节不要弱下来,要simper ff50小节转为较阴郁的竖琴,52小节左手不慌不忙,三个音要稳定,右手要求自由流畅,不要颗粒感,53从快速过来,左手减速。61小节注意语气的变化。65小节类似一种英雄最后的演唱,66小节的琶音从根音推上去,稍稍加重些。74小节要演奏出音乐的空间感和深度,就要靠距离(手臂与键盘,琴线与琴槌)的把握,以及对于音乐音之间间隔的掌握,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恰好的创造那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4.贝多芬奏鸣曲 作品313,第一乐章
    Sonata in E flat Major, Op.31, No.3, 1st mov. L.V. Beethoven
    学生: 朴雅兰
     
          贝多芬的弹奏通常比较刺激,不让人有休息的余地, 贝多芬有一种“出于意料之外的”特色。 首先注意倚音的语气作用,其次要注重和声,一个和声是一个旋律的支撑,使旋律变得立体。在练习第1小节的第一和弦的时候,试着在分解的旋律中体会和声的构造,然后记住每个音的具体音量与触键,再一起弹出和声。因为和声就是由旋律构成的。第1小节的第三拍(空拍)要比较短,第二小节的第三拍(空拍)要比较长,以达到同一音型不同语气的效果。突出第7~8小节笨重的三拍子的效果。11~13小节主题在低音区再次出现时,不要过分强调主题的音响,而可以引出新声部的旋律音,注意11小节多一个倚音,要把情绪的变化表现出来。28~32小节的音组不按小节划分,重音在小节的最后一个音。35小节左手为主要,到了37小节,左手变为副要,39小节少许温暖些。44小节要很开心,46小节主旋律幽默些,左手轻巧一些,48小节短音和50 小节的长音要有对比。小心53小节还是三拍,不要多出一拍。46小节开始的阿尔贝迪低音的第一个音符是整句乐句的推动力,要弹奏出动力感。67小节开始乐句之间没有间隙感,乐句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注意指法的转换。75小节音要突然跳出来,78小节左手伴奏要从p起,颤音要一点一点的冲上去,至83小节,要有一种“前面没有发生任何事的感觉”,调皮一些。

          整场大师课在教授不知疲倦的投入讲解中不知不觉地结束,原定1730结束的课竟上到1800都没有人想停止。这正是教授作为一名敬业的专业钢琴教师令人敬爱之处。今天一天的讲座不用说教授一定非常辛苦,特别是听说前两天教授的身体欠佳。但是,听众们感受到的是教授对待音乐和钢琴教学的热情与活力。两场课(上午、下午各三小时)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乐曲都没有讲完,但是教授在认真听完每个人演奏过后,对学生理解音乐的方法、处理音乐的手段进行了宏观的指引,并且对细微音色处理、触键手法、甚至是练习方式都进行了耐心的传授。本文纪录了下午的课上教授讲解中绝大部分的要点,由于要点均具体细致,而教授的思路十分清晰,故本文不做多余的系统归纳,力求还原本真,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分享到:


  • 文章录入:helene_lv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