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的历史·传统及其周边》 专题汇报
———暨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两校交流活动
时间:2012-10-22上午8:30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617
题目:
1、张品(硕):《“弦索乐”体系的历史溯源及<弦索备考>学理价值探微》
2、赵婉婷(本):《传统·环境·变迁——从表演环境看20世纪以来徐州琴书的变迁》
3、江山(硕):《从单弦和弹词看弹拨乐器为曲艺音乐伴奏的艺术特征》
4、陈音旋(本):《古调遗音——新昌调腔与湖口高腔的比较研究》
5、赵文怡(硕):《程式借用与润腔活态的解读——简析四首筝曲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作方式》
2012年10月22日上午8:30《中国音乐的历史·传统及其周边》专题汇报———暨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两校交流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周青青老师首先做了简短的开幕发言后,交流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个发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2011级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硕士研究生张品,她通过对对现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及文献的排筛解读,梳理出“弦索乐”体系的几条脉络,在脉络中提炼出“弦索乐”的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弦索备考》放置其中,来看《弦索备考》之所以为“唯一一套弦索乐海内孤本”的价值所在。
提问环节:
赵维平:满蒙文人这是一个宋朝的东西,那么原来有没有变过,是怎样一个影响?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形态是怎样的?有没有乐谱?是否对元朝的诸宫调产生影响?
张品:它原来是四件乐器的合作叫火不思,在元史礼乐志中有记载。北曲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周青青:你梳理的这三条线索,请解释一下弦索官腔的概念。
张品:弦索官腔就是一种曲唱形式,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唱腔。
周青青:那戏曲中,明代就有的,清代很兴盛的弦索腔,跟这个有关系吗?
张品:没什么关系。
周青青:你绝得弦索腔由北方南下,那么你所说的北方是指哪里?
张品:应该就是黄河以北这片地方。
周青青:弦索最兴盛的是山东、河南这一带。你现在研究的出发点是从弦索备考开始,但这个东西在民间其实是流传的范围非常窄。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也就是它为什么会非常狭窄?还有就是你现在是从史料中间来梳理的,能够感觉得到你把史料中间凡是跟弦索相关的东西都组合起来了,但是从我们对民间音乐的一个经验来思考相关问题的话,弦索可能会跟昆曲有所关联,而弦索再往下的延续就是曲牌、散曲、器乐演奏等等。因而你不能把它只作为一个弦索乐器的合奏来看待,因为民间音乐的特点就是以声乐为主。
第二个发言的是中央音乐学院2010级本科生赵婉婷,她在分析了目前徐州琴书研究的几个方面并就还有待深入的方面进行了梳理后,将视角集中于徐州琴书20世纪以来的变迁状况,论述了它在各个时期出现过的7种表演环境,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思考,归纳影响其变迁的几种因素。
提问环节:
周青青:你这个题目是一个可以以小见大的题目,你里面需要关注的东西很多。那么,过去我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它是民间性的自发创造,现在外来文化对它的创作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影响。
刘红:文章的写法上是否有可能改变,因为你文章议论的一些东西非常有意思,但这种文章很容易写成一种共性趋势大家都可以想见的文章。如果你将这种方式转变为由你的采访对象来说他们的历史、变迁等等,既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你的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也可能会更有意思。
田联涛:我建议你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考虑一下。
杨民康:你的这个文章该有的东西好像都有了,但是共性的东西比较多,基本上其他传统音乐共性的东西在你这里都体现出来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2010级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硕士研究生江山,她在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曲艺音乐与弹拨乐器的特征进行了介绍的基础之上,对单弦中的岔曲、弹词中的书调这两个曲种中最基本的音乐形态结构及其伴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流派的不同伴奏方式做一个梳理。
提问环节:
武国栋:你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问题,从这个单弦和弹词看,从这个弹拨乐的乐器伴奏来谈其艺术特色,但你后面又用了一个词语“曲艺”,那么,这两个东西能代表所有曲艺吗?所以我建议你这个题目要推敲一下。
江山:我是想通过这两个例子来揭示曲艺音乐共有的规律的,而且这两个曲种在弹拨乐伴奏上是最有代表性的。
武国栋:那你觉得这是曲艺的全部吗?
江山:由普遍规律。
周青青:你调查了多少曲种认为是普遍规律?如果你觉得有普遍规律,那么它在哪些曲种中有体现呢?
赵维平:你如果要这样做的话,需要把全部相关的东西都弄一遍,这样才有普遍意义。
周青青:可以看出你花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多功课,很期待你的最后结果。
第四个发言的是中央音乐学院2009级本科生陈音璇,她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将视角投射于从剧目、行当、乐队、曲牌、音乐等方面梳理新昌调腔与青阳腔的关系,对明代南戏声腔的遗存进行初步的研究。
提问环节:
赵维平:你这个题目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历史记载的问题,一个是民间音乐现实流传的问题,这两个之间的衔接是很重要的,你如何把它们衔接住,这是你文章将来要考虑的问题,即历史记载和现实差异之间的关系问题。
武国栋:你的研究是研究曲牌本身,曲牌直接和音乐相关,那么它和历史的关系?
郭树荟:你的这些预想,怎么去求证?
上午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2011级传统音乐方向硕士研究生赵文怡,她就戏曲元素在古筝中如何运用这一问题,从该类筝乐作品中选出四首具有明显地域风格、流派特征并活跃于舞台的作品(《闹元宵》、《林冲夜奔》、《汉江韵》、《秦桑曲》)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将古筝曲中戏曲元素存在方式的划分并归为两大种类,即戏曲元素在古筝曲中程式性的存在和戏曲元素在古筝曲中活态的运作。最后,针对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对这些元素在古筝器乐音乐语境中的生存方式和运作模式进行梳理,来寻找戏曲音乐与古筝音乐共同的活态特性。
提问环节:
周青青:程式性和活态,其实滑音的度也是一种程式性,你是站在古筝的角度来看,引入了一些戏曲的东西,戏曲的音阶、调式都是一种程式性,戏曲的的装饰性用腔也是一种程式性。这里逻辑的思维没有把层次分的特别清楚。强调一下划分依据,梳理一下层次
伍国栋:活态和程式其实是有点矛盾的
杨民康:是历时共时,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关系,首先要对程式性和活态进行界定,戏曲的程式怎么运用到器乐曲。程式化容易给人误导,实际上你的论文是在说变与不变
褚厉:程式和程式性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程式性与非程式性才是一对关系,把概念理清楚。分类概念是什么?
刘红:活态,我的理解是活现。记谱中间忽略了地方民间音乐的口音
郭树荟;这个题是一个器乐化的润腔的转换,怎样对待声乐和器乐化的程式性转换
韩锺恩:关于声乐和器乐两者之间的转换,实际上不光是你这篇文章里,整个音乐发展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最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韩锺恩老师进行了总结,表示上午大家非常热烈地进行了学术的交流,老师们给予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点评,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