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综述三

    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圆满闭幕

       

    2013924 0830-1000  大会自由讨论

     

    本届年会特别安排了一次由副会长余志刚教授主持的“有关‘年会主题:中国视野和西学前沿’”的大会自由讨论。

    余志刚: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中收获颇多、意犹未尽。下面学者可以根据会议主题“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和西学前沿”开始自由讨论,发表会议感想及憧憬。

    伍维曦:个人觉得现在的研究多以历史音乐学视野为主,未来的进步应依靠于基础性工作与历史音乐学视野的结合。翻译和吸收国外的一些成果很重要,对于借用到我们中国还是很有用处的,例如通过阅读一些国外成果,对中国的一些学者了解断代史有一定作用,还可以翻译和引进一些史料集。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的比较研究也很有必要。

    王文澜:建议以后的会议取消分会场的形式,会场要集中,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参会论文要筛选,资深专家与青年学者有一定比例,选择高质量的参会论文发言,次要的只看(不讲)即可。

    余志刚:建议蛮好。本届会议美中不足是三个分会场比较分散,分会场应尽量集中,从国外规范来看,趋势是设多个分会场,能体现会议学术平等。对于参会论文,还是可以参照王文澜的建议,但有些同学的论文得不到正式的宣读,也是个缺憾。

    学生(天津音乐学院):对会议主题存在异议,“中国视野”是发挥中国人的特色,但也要注重个性。有关“西学前沿”,西方20世纪有大量技术是实验性质的,而中国对于“新音乐学”有没有同20世纪西方一样地使用呢?

    余志刚:我们要关注国外发展但不迷信。

    高拂晓针对刚才同学的说法,“中国视野”提法不是特别好,应该讲究“国际视野”,也提倡中西的比较。对于“西学前沿”,中国学者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水平,已经可以把握一些国外文献,而国外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去看?要有批判的精神。某种程度上,国内的研究可能会超过国外的研究,但是缺乏沟通。题目改为“中国人眼中的西方研究”比较好,我们有些研究是很深入的,但是有一些研究还是不够的,在现代社会做大而空的设想并不实际,要踏实地阅读一些西方的文献,占有量要多,在此基础之上再形成新的视野。对于“新音乐学”,在国外不是学科,是在研究中产生的新的方式,而国内有人有把它作为学科。

    杨燕迪关于命题,最近几年中国整个大环境体现文化自信与复兴,怎么在文化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视野”不常用,我比较常用“中国关怀”,中国人看西方音乐肯定是带着自己的视角,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怎么实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登载了于润洋先生的文章,他在十多年前提出“从中国的意境看西方音乐、中西比较”,有前瞻性。无论前辈还是新人都有探索,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很好,有助于学术发展。

    于润洋:十年前的研究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是符合的。

    高拂晓于先生非常谦虚,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学到很多东西,有历史性和美学如何结合,而我们需要积累、不断努力。

    李兴梧:“中国视野”在“中国”两个字有歧义,可能China是代表中国人和中国这个民族怎么看待这个学科,中国人研究是否能跟别人不一样?他们在交叉我们也在交叉,我理解“中国视野”可能是这个意思。

    杨燕迪:“中国关怀”不见得直接拿中国的东西做比较,做题目不是随便去做,西方音乐对中国人来说是巨大的对象,到底去关照什么方面,一个要有出发点,研究的东西对于现在的中国有什么意义,例如弄清楚作曲家这个职业的功能,钢琴的功能等。

    姚亚平作为研究,很难承受“中国”这么大的概念,中西之间的比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中国视角”是必然的,个人很难脱离中国这个环境。作为中国人不可能去学习“新音乐学”,对于五十年代的人受马克思的教育根深蒂固,是摆脱不了的。

    余志刚:姚亚平的研究就是“中国视野的西学研究”,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国外所说的“西方”也是在“西方视野”下的中国研究。

    叶松荣“中国视野”可以理解为“中国视野、视域和眼界”,“以西释中”的文章非常多,如何讨论原创性,要进一步思考。我们研究西方音乐,欧洲的语种大概有二十多种,他们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我们很难了解全面。孙国忠老师的文章对于学科起到深化的作用。我认为,对西方的研究永远在途中,没有终极目标。我们还是注重学科中的团结。

    孙国忠:首先,希望在座同学看看《音乐研究》的第三、第四期中的九篇文章。“中国视野”不是没有考虑中国人研究西方的特殊性,对提法有不同看法,比较笼统,应对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理解。不要为追求中国特色而追求,目的还是对西方音乐的了解、深入理解。对于学科的期待,相信若干年之后肯定有让西方学者静心聆听的中国的声音。年轻学者的文章有很好的新的发展势头,他们的特色是外文功底、问题意识和文字表达。作为年轻学者要抓住当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余志刚:团结重要、交锋更重要;权威重要、超越更重要。

    王晡 提出“中国视野”是非常自然的,它就是文化圈内和圈外人观念的自然反应。但是“中国视野并不是统一的,也不都是天然正确的,我们要抛弃其中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中落后的理念。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存在的价值就是我们有自己的跟西方人不同的看法。

    姚亚平:叶老师与孙老师的不同是叶老师担心太刻意地去强调“中国视野”,其实他们的初衷是一样的。

    余志刚:更重要的是“国际视野”而不是“中国视野”。在潜意识中是“中国视野”,而在意识方面是“国际视野”。

    李秀军:提供一个信息,明年是中国音乐学院建校50周年,有三场研讨会,其中包括西方音乐史。在中国,如何搞西方音乐研究,在两者关系上,是“度”的把握。面对西学、面对前沿,研究成果应确立主体地位、自觉融合到世界潮流中去。国际上重要的音乐学会已经关注到中国的音乐学研究了。

    汪申申自己的文化底蕴越深,了解其他文化的障碍就越多。深深地扎进去再果断的跳出来才是正确的态度,走出西方的前提是真正地了解、认识西方,而这一方面我们的距离还很远很远。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天然的带有“中国视野”。

    刘经树:在中国从事西方音乐并没有得到西方认可,所有的研究都需要原创性,只有说西方人没说过的话才有可能在西方立足。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融入西方,要有自己的原创性,而前提是要了解到西方人说过什么。

    (记录员:崔孙佳  徐妍   整理:梁雪菲)

     

    2013924 1000-1100  会员大会

     

    年会在主题发言和讨论结束后,在第一分会场召开由副会长王晡教授主持的学会会员大会。

    首先由会长杨燕迪作学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之前,会长提议全体会员为已故的学界前辈钱仁康先生默哀,以表缅怀和敬仰。杨会长的报告详述了近三年来学会的发展情况:第三届西方音乐学会于2010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召开,而之前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早期研究”是国内第一次针对早期单独作曲家而召开的研讨会。第三届年会后举办了一些小型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是2011723日,由西方音乐学会及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西方早期音乐研讨会”;第二次会议是2011111617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举办“2011·音乐理论比较研究国际论坛《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中文版首发式”,学会中王晡等参加并发言;第三次会议是201262122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瓦格纳国际学术论坛”;第四次是201292122日,由学会主办、四川音乐学院承办的“青年学者论坛”,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都是博士或在读博士,评议组成员是常务理事组成的专家;第五次会议是20129151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于润洋八十华诞研讨会”,学会中杨燕迪、刘经树、余志刚等学者参加会议发言;第六次会议是20121130日—121日,由学会参与、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前沿与对话——全国音乐中青年理论家跨界对话”;第七次会议是2013624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2013·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于润洋先生为专栏撰写主编导语,7位专家作了报告的这次会议为第四届年会做了很好的准备。

    大会第二项由秘书长王晡作秘书处工作报告,他汇报了2010年第三届年会以来秘书处发布了4期学会通讯,内容包括学会组织和参与组织的学术活动综述、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纪要、学会年会的全面记录、学会会员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报道、学会网页介绍、不断更新的会员名单、学会章程和会员申请表等,通讯比以前更加丰富,就学会的历史来说是比较全面的足迹记录,以后还要进一步办得更新颖、丰富和有效。有关会员发展,从2003至今共发展过10批会员,共550人,以后将注意范围的扩展。关于中国音乐学网站,本学会一直位于学会专页的前列,随着网站建设和与学会关系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开拓。他还向会员们汇报了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情况。最后他说:“西方音乐学科因为面对的是有着人文主义核心价值的一种文化领域,它很自然地会带给我们业中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品格特点。作为中国人的西方音乐学科,应该进一步认清自己从业的困难和弱点,认识我们必须建立中国特有的学科理念的重要性。我们所有的会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家——Family,而不仅是Home House那样去爱护、保护和维护它。以学科独有的品格、风气和追求,保持健康和活力。在我们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以高度的学术水平和独特的学科形象,显示自己的影响,为学会和学科的发展,为我们的学科家园的兴旺发达共同努力!

    接下来由学会副秘书长伍维曦宣读理事会审核通过的第十批新会员名单,共76人。秘书长王晡接着主持了学会章程的修订,大会通过了新的经过修订的学会章程。

    会员大会最后进行了学会领导的换届。王晡副会长宣读了理事会提出的《换届工作决定》,大会通过后实施换届。根据会员推选理事、理事选举常务理事、常务理事推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秘书长选聘副秘书长的程序,和常务理事会提出、理事会审核通过的提议名单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名单后附)。其中,理事37人,原理事保留27人,新理事10人,荣誉理事 21人 。

    (记录员:崔孙佳  徐妍   整理:梁雪菲)

     

    为期两天的“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于2013924日上午11点在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教学楼424室)举行闭幕仪式。


     

    受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委托,魏煌副院长主持闭幕式,他转达了刘院长对年会成功举办的真诚祝贺,并希望各位学者专家有机会多来沈阳音乐学院进行讲学、交流和相关指导工作,支持和帮助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科发展建设。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晡教授宣布了新一届学会领导机构名单,选举产生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有:邓希路、李秀军、彭永启、孙国忠、王晡、汪申申、姚亚平、杨燕迪、叶松荣、余志刚、周小静,杨燕迪为会长,王晡和余志刚为副会长,秘书长由王晡兼任,副秘书长为伍维曦。随后由会长杨燕迪讲话,宣布西方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将于2016年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最后,由魏煌副院长宣布,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圆满闭幕。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对承办年会的沈阳音乐学院和领导,尤其是具体筹办和运作中彭永启教授和其他师生的辛劳、积极和有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录员:崔孙佳  徐妍  整理:梁雪菲  修订:王晡)

    2013/09/25

     

    分享到: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