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纪念文集》、《薪传代继——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学术文集》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60年”纪念活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自1954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六十个春秋。历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4)、“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1960)、“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11963)、“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4)、“文化部艺术研究机构音乐舞蹈研究室音乐组”(1973)、“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舞蹈研究室音乐组”(1975)、“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78)、“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0至今),岁月峥嵘,风雨兼程,开拓出新中国音乐学科的第一片沃土,垒筑起音乐理论的第一方基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学术中坚。从杨荫浏、李元庆、缪天瑞、曹安和、吉联抗、李纯一、郭乃安等诸位先生算起,学界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音乐学术机构与组织,几乎都与音乐研究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惠泽四方,荫及后世”来赞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伟绩,绝不为过!  

       

     2014327 上午930分至12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的“《杨荫浏纪念文集》、《薪传代继——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学术文集》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五会议室举行。两本文集的部分作者、音乐研究所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以及院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会议由音乐研究所项阳所长主持。简其华(90岁),周昌璧(87岁)、孔德镛、范慧琴(87岁)、李万鹏(84岁)、孙幼兰(82岁)、陈自明(82岁)、毛继增82岁),吴钊、王宁一、张佩吉、刘东升、鲁松龄、孙建英、蔡良玉、栾桂娟、居其宏魏廷格田青秦序、薛艺兵、张振涛等音乐研究所各个时期的见证者,以及杨荫浏先生之子杨国柱、杨国祯,应邀出席。

       

    年龄段横跨“(1920后”到“(1980后”的老、中、青三代学人齐聚一堂——特别是“十间房”时期的老一辈学者们,大多年逾八旬、九旬,但仍然精神矍铄,欣然参会——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六十岁生日庆贺。

       

    与会者深情讲述自己在音乐研究所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深切缅怀杨荫浏先生,重温音乐研究所的光辉业绩。田青回顾了音乐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绩,指出音乐研究所发展至今长久保持着凝聚力,两本文集的出版反映出这种凝聚力持续性和深远影响。刘东升讲述了《杨荫浏纪念文集》的编纂过程,对参与文集编纂的作者、编者的工作给予由衷的感谢。简其华、孔德镛、孙幼兰、陈自明、吴钊、毛继增、蔡良玉、魏廷格、居其宏、秦序、张振涛、李玫等与会专家以自身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例,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广阔的学术视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音乐研究所的未来发展提出殷勤希望。  

    应邀出席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王能宪副院长,首先对老一辈学者表达了敬意,对音乐研究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文化艺术出版社沈梅社长表示全力支持学术著述的出版,希望能与音乐研究所继续加强合作,推出更多精品。

       

    最后,项阳代表音乐研究所向到会嘉宾致谢,表示:此次座谈会在缅怀老一辈学者的同时也是对现任在职人员的激励,音乐研究所学术成就的取得和学术地位的奠定,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群体性的辉煌;后辈学人要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积极努力,继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学术传统,不断进取,续写新篇章。  

       
    此文章使用快速荐稿系统投稿

    分享到:


  • 文章录入:作者姓名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