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提纲
四动作思维与原始语言
由于不是生物本能活动,运用工具的双手活动迫切需要视觉的自觉配合。这种配合只有通过长时期的后天经验习得才能获有和巩固。对双手使用工具活动的注意,实际意昧着对自己的活动、动作的自觉意识萌芽。即开始对自己的劳动(实践)有了原始的表象以至记忆。这种意识萌芽为以后制造工具提供了主观方面的前提,即为提供目的表象(工具的形象观念)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总先是由个体所不断发现和实践的,由于其他个体模仿而在群体中传达交流开来。这种原始劳动活动由于获得成功并由个体传达到群体,便得到不断强化和巩固。日积月累,它们日益摆脱个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的各种偶然性、独挣注以及动作中的尝试性,而趋向定型化和简化,并逐渐成为解决一系列某个方面任务的概括手段一技能。对这种定型化和简化了的动作技能不断进行模仿、操练和运用,以便在群体之中保存、熟习、巩固和传给下代,这种动作形式实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规律)的最初主观反映样式(即在技能中保存了客观因果规律和形式),只不过这一反映样式是用动作,而不是
用言语表现出来罢了。通过这种动作形式,将巳知的和概括了的因果联系应用到未知的新事物上,预测因(工具和活动)果(所要达到的目的),以揭示、解决面临的课题和任务。这实际上具有思维的性质或功能,是一种动作思维。 它最后可以发展简化为一套象征性的符号结构,并成为用以传递经验的交际手段,如手势语。在语言的双重内容(作为客观经验的贮存而构成语义与作为传达交流所必需的语音或符号形式)中,我更重视前一方面。这一方面便正是与所谓“思维”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