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应当人性化———访吴粤北
计算机音乐应当人性化———访吴粤北
真诚的微笑,铿锵的嗓音,
“此次返回母校,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吴教授感慨道。他曾在我院学习、工作了20余年,后调入星海音乐学院,现在则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和学习。“在我本科、硕士阶段的培养过程中,武汉音乐学院很多老师、领导对我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同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我后来的学习、工作和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二,我在武汉音乐学院工作时,深深体会到学术气氛的浓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一点在当时作曲系表现得尤为明显。王义平、谢功成、钟信民、童忠良等一批老教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科研梯队,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这对我在做人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武汉音乐学院在以赵德义为首的学院领导的努力下,学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感到很欣慰。”
吴教授1989年在我院参与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音乐音响导演专业”;1999年在星海音乐学院组建了国内第一个“音乐音响导演系”;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组建了国内第一个“音乐工程系”。这个过程长达10余年,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
“起初,电子音乐和录音技术在国外是由一些非音乐专业的人士来完成的。我们考虑,为什么不把这个技术运用在音乐专业教育上呢?后来就创办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现在上海音院为什么要称‘音乐工程系’呢,主要是考虑到电子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综合运作的过程,从创作、制作到演出、包装、推出等是一个系列的工程,而且可以涵盖以前的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和正在兴起的音乐网站、音乐多媒体等。这样一来,培养出的学生就业面相对就较宽了。” 他边说边打着手势,声音抑扬顿挫,神情非常专注。
对于如何使计算机音乐更加人性化的问题,吴教授有自己的看法:“过去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人们对计算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计算机音乐是非人性化的。其实,人们在创造计算机音乐的第一天,就希望它是人性化的,但由于技术的因素,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机器只是人的一种延伸,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音乐最终是要朝着人性化的演奏性、现场表演性的方向发展,由人凭感觉控制的因素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