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上海复旦,不经意于一本1936年安大编纂的《安徽大学一览》印刷品中,看到刊有省立安徽大学1933年颁布使用的校徽、校歌册页。这首已被今日安徽大学作为校歌传唱的老校歌,制曲者是当时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萧友梅先生。萧氏(1884――1940)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留学日本,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12年,作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音乐大师门德尔松创办的德国莱比锡皇家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国歌研究会任委员时,为当时的国歌《卿云歌》谱曲。1921年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1927年创设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授、教务主任、院长。1929出版所制的四部合唱名曲《春江花月夜》至今演奏不息。萧友梅著述丰硕,有《和声学》《近世西洋音乐史纲》《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这位以音乐为专长,又以《中国古代乐器考》获哲学博士学位的杰出音乐家,被音乐史家称为近代西方音乐引入国中的先驱者,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为《安徽大学校歌》填词者是时任省立安大校长程演生(1932.4-1934.1)。程氏(1888-1955)籍贯安徽怀宁,早年赴欧洲和日本学习,回国后任教北京大学,是北大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身为旅外皖籍文教界名人,他一直积极支持省内文化教育界进步运动和安徽大学的筹办。1920年,他与胡适、高一涵等发起“旅京皖事改进会”,声援安徽教育界反对军阀黑暗统治的爱国斗争。1932年4月,他接替何鲁主政安大,购地建校舍,成立校董事会,制作颁行校旗、校徽、校歌及学校部分规章。安大第一、二届毕业生正是在其任内毕业。程氏于史学和安徽地域文化有熟思。1926年北京大学出版所编辑的《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辑录法国所藏太平天国印书等资料,使中国学人首次获见太平天国印书样式,是民国早期太平天国研究者的重要资料。《皖优谱》亦为了解安徽地域戏曲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据笔者所见程氏未刊诗文遗稿,这位也是较早在法国留学读书的皖籍学者,虽然积极支持怀宁同乡陈独秀组织的“国学和中国文学”改革,个人于桐城派文法实有领会,留下不少旧诗文稿。或许正是缘此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所作校歌文辞古意凝重,安徽文化典故剪裁妥贴。老安大校歌,也是一首咏唱皖文化的颂歌。

      灊嶽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灊嶽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

      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灊嶽蒼蒼:此处指称有古南岳之称的天柱山景况。主峰坐落今潜山县的天柱山,为大别山脉的延伸,周围延及怀宁、霍山、舒城、岳西、庐江等县。今人皆知地处湖南的衡山为南岳,为什么说安徽的天柱山是“古南岳”?主要因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山川地理命名的沿革变化,一些地名古今有异,后人难以了解。天柱山在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的开皇九年(589年),被废去南岳称号,改湖南恒山为南岳。在此之前的古代五岳名山称谓中,安徽的天柱山,即为古南岳。在中国传说历史时代,“岳”本为主管方岳的官吏称谓,当天子出外巡狩时,这些官吏在高山之上放火发出信号,召集四方诸侯,他们也因居高山而尊被称为岳。中国古代传说的尧舜时代,就曾经巡狩南岳。有正式文献记载的帝王登临南岳天柱山历史,较早的是《尔雅》、《史记》。如《史记•孝武本纪卷十二》:“其明年东,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起名山川。”我们查阅前人应劭等所作集解,都说“潜县属庐江。南岳,霍山也。”或“天柱山在潜县南,有祠。”其后的《后汉书•郊祀志下》也记载:“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颜师古作注:“灊,庐江县也,天柱山在焉。武帝以天柱山为南岳。灊音潜。”后来的不少史籍包括清朝的安庆府志和民国书籍均有引用。有潜岳之称的天柱山叠嶂重峦、空青积翠,万仞如翔。古人认为,其峰仰摩云霄,俯瞰广野,瑰奇秀丽,不可名状,推为江淮之间诸山之冠。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于长江上远眺它,写下“青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等诗篇。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称赞潜岳“亘天青郁郁,千峰互崷崒。”清翠秀美的潜岳不仅给了像大诗人苏东坡失意时“青山祗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的想象,自清朝安徽建省后,也成为省会安庆(老安大旧址)近在眼前的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晚清时期安庆还有天柱阁人文景观, “在正观门外大江浒,明郡守胡缵宗建,登阁西望天柱岿然。”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 文章录入:musicpsyjc责任编辑:小艾
    关于 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