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教法与中国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Bring Music Back To Music Education, Bring Happiness Back To Music Education: Kodaly Method And Problem Analysis In China’s Music Education Practice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艺术教研室 赖达富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9月

    http://www.csmes.org/index.php?act=detail&id=12332

     

    摘要:柯达伊教法进入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经过两代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柯达伊教法的确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从介绍柯达伊教法普及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了这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现的科学性;同时又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柯达伊教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明显优势,并提出了目前在我国倡导柯达伊教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柯达伊教法、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After music educators’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y in two generations, Kodaly Method has been proved as a suitable and practical music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for China’s schools since it has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twenty years ago.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cientificity of Kodaly Method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Associating with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music education, the author also analyses the prominent advantages of Kodaly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those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of advocating Kodaly Method in China.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Kodaly Method, Questions and Strategies

     

    新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已经走过了近六十载。在几代音乐教育家者们的努力下,我们的事业有了蓬勃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剧增和教学资源有限等原因,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音乐教育界前辈在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和寻找合适解决办法。特别是对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法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然而,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能否站得住脚,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是否适合大多数的儿童,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证明的。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柯达伊教法进入中国开始,经过两代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柯达伊教法确实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一、两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在谈某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时,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第一,任何一套教学法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教法本身也不可能拯救一个民族的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民音乐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必须依赖教师们的不断学习和政府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第二,柯达伊教法虽然起源于匈牙利,但其强调民族音乐教育、提倡吸收前人的优秀音乐教学手段、讲究教学过程的高度程序化等思想是对任何一个民族都通用的。所以,采用柯达伊教法中的工具和原则,把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把柯达伊教法“本土化”或“中国化”了,而只是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简单贯彻。柯达伊的相关论述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这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仅仅针对匈牙利的学习者,因而,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柯达伊教法也不存在要先把它“本土化”的问题。

     

    二、柯达伊教法走向世界的历史背景

    柯达伊教法是在改革开放后才传入中国的。但实际上它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后就有美国、加拿大、日本、阿根廷、捷克、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的许多学者专门到匈牙利去学习柯达伊教法。自国际柯达伊学会(International Kodaly Society)于1975年成立以来,世界各国竞相成立了国家或地方一级柯达伊教法研究学术团体,不少高校纷纷专门成立了柯达伊教法培训机构。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研究者都不但注重把柯达伊教法与本民族音乐和国情相结合,而且非常注重完善和丰富这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以美国的洛易斯·乔柯西(Lois Choksy)为代表的音乐教育者们编写了大量的柯达伊教法理论研究著作和文本、音像教材。这些资料基本以美国本土音乐为主,大量适量吸收了世界各地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他编著的《小学歌唱游戏120首》[]已经在中、小学、幼儿园和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了数十年,并被音乐教师们称为柯达伊教法的“圣经”。难怪在2007年布达佩斯举行的纪念柯达伊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当地学者听完美国专家的发言后无不感慨地表示:现在柯达伊教法研究的学术前沿已经不在匈牙利了,而是在美国。

    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柯达伊教法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进入中国,比其它国家迟了将近二十年。前辈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的汪培元、廖乃雄教授等发现了这套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花了大量心血翻译相关文章、论著,并向专业音乐教师们介绍了柯达伊教法。他们的努力引起了政府部门组织对外学术交流的兴趣。中国文化部曾于1987年组团对匈牙利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1992年杨立梅教授受教育部公派到匈牙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在此之前,她曾在1989年到李斯特音乐学院专门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和研究柯达伊教法。1988年,中国音乐家学会成立了柯达伊专业委员会,宗柏先生为会长。这个中国唯一的柯达伊学术研究社团虽然活动不多,但他们通过论著、文章和在各地的讲座活动,向中国教师们介绍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为推广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杨立梅教授编著的两本柯达伊教法理论著作——《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音乐基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为中国的音乐教师们提供了极佳的第一手学习和研究资料。[③]

    在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柯达伊教法已经在中国音乐教师们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不是每个教师都完全了解这个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但许多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意无意地开始把柯达伊教法的思想贯彻进来了。他们都对从歌唱教学入手、注重结合本民族音乐和运用柯尔文手势等非常习以为常。特别是近些年各地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基本上都大量借鉴了柯达伊教法音乐教育思想。

     

    三、柯达伊理论与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简析

    那么,为什么说柯达伊教法是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呢?我们只要简单概括一下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分析一下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就完全可以理解其根本原因了。

    柯达伊佐尔坦(Kodály Zotán)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Orff Schulwerk)教学法和达尔克罗斯(Dalcroze)体态律动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④]。柯达伊不但继承了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且吸收并综合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他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语言及其它文化科目同等重要。

             音乐教育必须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儿童首先应学习本民族音乐,再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并在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音乐文化

             儿童的嗓音是最好的乐器,音乐教育应该从歌唱入手,音乐之根在于歌唱。

             儿童的音乐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即便是最小的儿童也需要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老师指导。

             只有“最好的音乐”才能作为音乐教材,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音乐和智力方面的需要。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倡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柯达伊是从立足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高度来强调音乐教育之重要性的,他不但强调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倡导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那么,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现状如何呢?就城市而言,公立学校通常都是人满为患。一个教学班级少则三四十,多达六七十个学生。这样的“大音乐课堂”确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上好。就农村学校而言,即使有音乐课的学校也基本很难保证如钢琴、音响等必要的教学设施。

        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虽然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几十年,但是其主导办学思想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非常严重,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的选用都尽可能照搬几所专业音乐学院的。换言之,音乐教育系的学生也在内部以“主修”的名义分出了“钢琴专业”、“声乐专业”、“作曲专业”等。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最重要的课程——教学法却难以得到像“主修”专业课那样的重视程度。结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容易实现他们的钢琴家、歌唱家或作曲家的梦想,又很难直接胜任学校音乐教学工作。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行的学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都存在两个“软肋”问题。一方面,由于对教学法和教学规律缺乏研究,许多的学校音乐教师在实践中还是自然而然地想要继续套用他们在大学所接受训练的模式。可惜,一般的中小学根本不可能具备大学音乐院校那种专业软硬件条件,校方也不可能对音乐课像语文、数学那么重视,所以,新音乐教师的理想很快就落空了。他们可能还得兼任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结果是,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也迅速随着教师的态度改变而逐渐泯灭。另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和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都不是很重视音乐教育的过程,而是简单地以获奖证书来量化音乐教师的工作业绩。这就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师也同样以排节目和参加比赛作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投入的时间反而更少。这个结果就导致了音乐教育偏离了本身的根本使命。

        我们知道,只有切合音乐教育现实来探讨改革与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也不难理解,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正是一个“全民音乐教育”理念,对于解决上述的中国学习音乐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对策分析

           (一)提倡切合中国实际来重视音乐教育

    把音乐教育之重要性与普通文化课等同起来,正是实现柯达伊倡导的“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之理想的具体实施方案。其实,与柯达伊同时代的中国音乐教育家刘天华也曾提出“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中去”口号,身体力行投入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之中,并以创办“国乐改进社”、“爱美乐社”和编辑出版《音乐杂志》等方式来弘扬他的主张。[]虽然刘天华先生英年早逝,未能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提出的切合中国实际来重视音乐教育的理念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把柯达伊教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上文已提到,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所以,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广泛的普及乐器进课堂和倡导音乐课的自由律动可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确实是很适合我们目前国情的。这么多学生的音乐课堂里,把手势(柯尔文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作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特别是在解决学生音准问题时,用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用手势不但能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音高感觉的直接提示,而且能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歌唱。而用钢琴“伴唱”的结果可能会让学生养成一个依赖性,把钢琴当作是歌唱的“拐杖”——离开了琴就不会唱或唱不准了。简言之,没钱买乐器,我们就首先好好地学会用自己身上的“乐器”——嗓子;没有大的音乐教室做自由的律动,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就让学生动的小范围一些,做简单的肢体动作即可。这种办法同样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该强调本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柯达伊强调本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儿童对自己从小到大所听到的“音乐母语”是最熟悉的,而在音乐教育中,就从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母语”——本地民间音乐入手应该是最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柯达伊是匈牙利人,他所受的教育也是典型欧洲音乐教育,但是他并没有倡导已经在音乐史上确立了霸主地位的西欧音乐,而是号召人们首先学习最简朴的本民族音乐。当然,强调本民族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排斥非本民族的音乐。柯达伊认为,每个人只有一种母语,当然也只有一种音乐母语,但儿童的音乐教育必须让他们吸收“富含维他命”的音乐养分。所以,必须在学习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到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各地优秀的“大师名作”。[⑦]

    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现实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些科目教材的“全盘西化”现象。特别是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教学中,有的教师因为自身既没有学习过中国作品,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所以也从来不让自己的学生学习中国作品。例如,笔者曾经有个朋友,她是位年青的中国钢琴教师,自称“非常讨厌”中国钢琴作品。她说,她从小到大学习的钢琴教材中,从拜尔到汤普森,从车尔尼到巴赫,从莫扎特到贝多芬、肖邦……,就是没有一首中国风格的作品。所以她对中国钢琴作品是“没有感觉的”。后来,一个很有戏剧性的事就发生在她身上:她到国外留学时,她的教授听完她弹两首乐曲后便要求她弹一首中国作品,因为教授认为她弹的外国作品“没有感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缺乏本民族音乐根基的情况下是很难谈对其他民族音乐之理解的。学生如果只接触外国作品而不学习本民族的音乐,结果将是难以找到“外来音乐”的感觉,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其实,柯达伊时代的匈牙利也曾经和我们一样遇见过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光学习外国作品,鄙视或忽略了本民族的音乐,而最后反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首先要强调本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地把本民族音乐素材运用于我们的音乐教育之中。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已经非常丰富多彩;这些音乐正是柯达伊所指的,“富含维他命”的音乐养分。

    (三)优秀的音乐师资与尽早开始音乐教育同等重要

    我们对于儿童音乐教育应该尽早开始的理念似乎深有体会,实际上也正在积极努力之中。但是,对于哪怕是最小的儿童的音乐教育也需要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来指导这个理念,许多人就有些无所谓了。例如,不少学校把音乐课列为“小三门”,没有真正的音乐教师,音乐课实际上是由其它文化课(如语文、数学或英语)教师来兼任。还有一些学乐器的学生家长喜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为孩子选择老师,他们认为孩子刚入门时所学的内容简单,只需要“随便找一个老师”就行了。我们都知道“以其学歪,不如不学”这个道理。而入门阶段正是决定学习路子是否正的最重要的时期。柯达伊所倡导的“良师引入门”理念,正是对这个自然规律的总结并指出具体操作方法。

    随着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完善,一二十年前学校音乐教师奇缺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音乐院校大部分的优秀毕业生还是仅仅把到学校任教当成最无奈的选择,主要就是因为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教师的待遇也不如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那么优厚。所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的音乐师资水平和力量仍然非常需要加强和提高。解决这个问题之根本在于政府部门对音乐教育有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投入。

    其实,并不是只有柯达伊一人强调过儿童的音乐教育在刚开始时就必须由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来指导这个理念。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美国的“音乐教育之父”戈登(Edwin E. Gordon)等都极力强调儿童音乐师资的重要性。例如,戈登在“2007中国音乐智能教育研讨会”上讲述了他的研究经历:他最早在大学任教,但发现音乐教育的问题早在学生上大学前就出现了,于是他亲自到中学去教音乐,发现学生的问题出现在中学之前,然后到了小学任教,却又发现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出现得更早,于是他继续去研究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最后他全心研究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儿童的音乐教育必须是一开始就由最好的专业教师来执行。当然,不论是音乐教育应该尽早开始,还是儿童需要专业音乐教师的理念,都需要教师们的真正理解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所以,柯达伊教法非常适合在我国推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更多的人接受音乐教育之重要性的理念之后,我们事业才能在中华民族实现蓬勃发展。

    (四)必须避免落入狭隘的民族音乐框条

    对于儿童音乐教材的选择,在我国很多时候似乎并不是音乐老师们的事。因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使用国家行政部门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包括地方各省或国家教育部们编写的音乐课本。我们暂且不谈某些统编教材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音乐教师不论是从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角度讲,都应该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去选择最适合儿童教材。前文中提到,柯达伊认为,只有“最好的音乐”才能作为音乐教材,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音乐和智力方面的需要。这里所讲的“最好”,也就是“无质量问题”的意思。具体地讲,儿童的音乐教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取:

    l        真实的民间音乐;

    l        真实的儿童游戏、童谣、圣歌;

    l        由大师创作的优秀作品。

    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下现行音乐教材,看看其中有多少作品是包括在上述三类之中的,就可以知道:音乐老师还具有继续充实教材,把更多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孩子,为他们提供“丰富维他命”的重要任务。没有教师的帮助,孩子们是不容易获取足够的“音乐养分”的。吸取世界各地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避免落入狭隘的民族音乐框条,预防儿童形成单一的音乐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在学习世界各地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音乐与其它学科(如生活常识、民族、地理、社会学等)联系在一起。总之,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音乐素材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一条捷径,而要走这个捷径,就不应该让学校音乐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的重要意义

        在音乐表现方面,不少师生长期以来都被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方面,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难以维持长久;另一方面,一些所谓技巧达到一定高度的音乐学习者缺乏对音乐的真正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够注意方法,大部分老师往往是简单地把艺术教学等同于普通文化课来教,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学习音乐时就变得被动,更谈不上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了。柯达伊所倡导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要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而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的原则,正好就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捷径。例如,在学习音符时,最先教儿童生活中熟悉的四分音符(即走路的节奏)比直接从全音符开始教起更为直观。学习音阶时候,从二声音阶——即儿童最早掌握词汇“妈妈”的音调(Sol-Mi)入手,再加入La,然后加入Do,Re便形成了完整的五声音阶。这样就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儿童自然发展法规律。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运用适合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方法比生搬硬套地按照音乐理论逻辑规律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在新授音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强调在学生接受新知识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阶段”,然后才能进入到新知识的“挑明过程”,讲完新知识点后还必须有“强调阶段”和“评估阶段”。这四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相比而言,我们还有许多音乐教师可能仅仅是强调了第二和第三个过程,而忽略了第一个“准备阶段”和最后一个“评估阶段” 。明确了这个不足,我们就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上述新知识教学过程的四个步骤说明,柯达伊教法虽然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其教学理念却是强调音乐过程的高度程序化。这个理念事实上也回答了我国音乐教师们难以在教学中要把握的顺序和重点的问题。根据柯达伊倡导的儿童自然发展法,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的先后顺序是:

    聆听→→歌唱→→获知→→书写→→读谱→→创造

    从这个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并不是我们习惯上的“先识谱再学音乐”,而是现有感性认识,以聆听为先导,以歌唱为中心,以创造为目标的理念。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是快乐的、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简单、枯燥的书写或识谱训练,更不是一个纯粹为了传播音乐专业名词与概念的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对于解决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学习柯达伊教法应该是每个音乐教师们的必修课之一。一个合格音乐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个善于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者。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世界上各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呕心沥血花了大量时间,在把学生的水平提高的同时,却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再也找不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了,那么,这一定是音乐教育最大的失败!而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正是往这个危险的方向靠近!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音乐教师们必须十分讲究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认真学习、研究和总结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先进的音乐教法。

    让我们正确地对待音乐教育,把音乐还给音乐教育,把快乐还给音乐教育!

     

     


    参考资源

    中文文献

    廖玉麟:《音乐属于所有的人:重温刘天华“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中去”思想有感》,刊于《中国音乐教育》杂志1998年第六期p33-34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音乐基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0月。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月。

    杨立梅:《柯达伊教育思想和方法在中国的实践简况》,刊于《中国柯达伊学会会员通讯》2007年纪念柯达伊诞辰125周年特刊。

    袁善琦:《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探析》,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三期p28-33

    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月。

    郑方靖:《当代四大音乐教学法之比较与运用》。(台湾)高雄復文图书出版社,20029月。

     

    英文文献

    Choksy, Lois. (1981). The Kodály context: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musical learning.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Choksy, Lois. (1999). The Kodály method I  (3 rd Edition): comprehensive music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Choksy, Lois. (1999). The Kodály method (3 rd Edition): folksong to masterwork.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Choksy, L. & Brummit, D. (1987). 120 Singing Games and Dan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Prentice-Hall.

    Eosze, Laszlo. (1962). Zoltan Kodály : his life and work. Translated by Farks, Istvan & Gulyas, Gyula. London: Laszlo eosze.

    Houlahan, M. & Tacka, P. (1998). Zoltán Kodály: A Guide to Research. Garland Publishing.

    Kodály, Zoltán. (1964). The selected writings of Zoltán Kodály. Ed. by Zonis, Ferenc and Vallalat, Zenemukiado. Trans. by Halapy, Lili and Macnicol, Fred. London: Boosey & Hawkes Music Publishers Ltd..

    Szonyi, E. (1973). Kodály's Principles in Practice: An Approach to Mu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Kodály Method. Boosey & Hawkes.

     

    网络资源

    国际柯达伊学会:http://www.kodaly.eu/

    柯达伊音乐学院:http://www.kodaly-inst.hu/

    美国柯达伊研究中心:http://www.kodaly-center-of-america.org/

    美国柯达伊音乐教育学会:http://www.oake.org/

    中国柯达伊学会:http://www.chinakodaly.org


    [] Lois Choksy: The Kodaly Method: Comprehensive Music Education. pp. 4-8.

    [] 原文书名为 “120 Singing Games and Dan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 见杨立梅的文章《柯达伊教育思想和方法在中国的实践简况》,首次刊登于《中国柯达伊学会会员通讯》2007年纪念柯达伊诞辰125周年特刊。

    [] 亦有一些学者把铃木教学法加进来称“四大音乐教法”,但就其普及程度而言,柯达伊、奥尔夫和达尔克罗斯远胜于铃木教学法。

    [] 根据Lois Choksy “The Kodaly Method: Comprehensive Music Education” 第二章的观点归纳整理。

    [] 详细的论述见廖玉麟《音乐属于所有的人:重温刘天华“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中去”思想有感》。

    []这个观点见“Kodaly, Selected Writings” p122

     

     

    作者简介:

     

    赖达富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艺术教研室资深讲师、管乐团指挥,兼任国际少儿声乐学会秘书长、中国柯达伊学会特聘专家和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第29届世界大会(2010年,北京)组委会委员。他曾先后在福建音乐学院、厦门思明区少年宫和中国音乐学院等地任教,具有14年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经验。

    赖达富先后在厦门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NYU)取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他曾作为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交流访问学者在纽约大学和美国柯达伊学会、美国奥尔夫学会及柯夫曼艺术学校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系统学习世界三大音乐教法。在美国留学期间,赖达富曾应邀在布鲁克林区公众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并多次参加纽约大学、美东华人学术研讨会和社区学校等机构组织的文艺演出。

    赖达富老师自回国任教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教育学术讲坛。他曾应邀在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28届世界大会(意大利)、国家大剧院、中国柯达伊学会2007全国师资培训班、中国音乐学院2007全国合唱指挥训练营、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广州)、首届北京国际音乐智能教育研讨会等活动中讲学,并多次为北京市各区县音乐教师们作音乐教法师资培训,深受音乐教师们的欢迎和好评。

     

     

    分享到:


  • 文章录入:赖达富责任编辑:admin